企業一直在與變化為伍,但和過去相比,商業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快速而激烈的變化。
家居建材業也無法獨善其身,正快速進入競爭的快車道。市場上那些“成功者”的故事,是基于許多“失敗者”的探索,經由競爭洗禮的最后結果。
焦慮癥是由危機感和競爭環境帶來的,老板不可以沒有焦慮癥,但也不能讓其成為絕癥,老板們只需明白無論市場如何改變,唯一不變的是為客戶創造價值,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選擇、快速便捷的服務和性價比最好的產品。
戰略“焦慮癥”
戰略實際上就是選擇做什么和放棄什么,就是在眾多機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聚焦資源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戰略焦慮癥,具體表現:
1、盲目擴張。在渠道和市場資源都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擴大生產,一副人有多大膽地就有多大產的樣子,結果產能一下投到二十個億;
2、百億之痛。企業到處掛著百億目標的橫幅,但事實上企業十億都還不到。
3、扎堆上。這幾年行業大家居、整裝、拎包入住、全屋定制可謂成了網紅詞,家居業基本一夜之間都開始叫定制,無論企業基礎好壞都在布局大家居和整裝,一股腦快速的進行著品牌擴張。
治好戰略焦慮癥,你需要真正學著做一個智慧的人,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給自己瘦瘦身,知道方向在哪里,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產品“焦慮癥”
中國人在日本搶購馬桶事件包含著許多無奈的嘆息,其實不是我們做不出真正的好馬桶,可以說在日本買的馬桶也基本都是中國做的,重要的是,即便是這樣,消費者也相信在日本買的是品質更好的馬桶。
為什么呢?歸根結底還是整個社會還沒有構建起一個完善的信任體系。
在中國缺乏一套非常完善而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和制度體系,你辛辛苦苦開發出一款好賣的產品,剛一上市只要好賣就有同行馬上抄襲,價格還比你便宜,你叫企業如何敢花錢在大量的產品研發上?
要解決好產品焦慮癥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保證產品研發的投入,在年營業額中按照X%的定額比例進行產業研發費用的計劃;
2、持續引進專業對口的高級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真正激發團隊的創造能力。
3、建立所有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每一項成果都申請相對應的法律進行保護,公司需要有專業的法律顧問和一套市場調研監管取證的機制,確保合法利益受到保護。
4、有了真正價值的產品,我們就需要借助更加靈活多樣的消費者溝通方式來讓消費者了解、體驗和使用產品。
互聯網“焦慮癥”
自2016年云棲大會馬云提出新零售以來,可以說新零售這三個字基本刷爆了網絡,今年馬云更是攜著新零售的目標強勢入股居然之家,一夜之間行業硝煙再起。
但嚴格意義上來講,并沒有什么新零售,無論什么形態的零售其實都是圍繞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八個字進行的。
對此,治療互聯網焦慮癥的藥方:
首先,家居業的老板們要自信并加快學習的速度和深度,勇于嘗試,真正去理解新零售的三大本質。
其次,建立內容制造系統,通過有價值的內容進行全網的客戶推廣系統。
再次,通過大數據系統的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消費者精準溝通的圈子和口碑營銷的方式,通過消費者數據的整合分析直接為消費者提供高效人性化的服務,讓產品與消費者的親密接觸快速形成支付與交付的關系。
最后,通過大數據系統,為客戶定期量身定制更加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在這樣的服務平臺里實現消費者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服務商之間的相互依存,而真正形成高效服務體系,形成我為客戶,人人為我的閉環體驗互動系統。
人才“焦慮癥”
家居業人才匱乏一直以來就是存在的,只是在今天變得更加凸顯,主要是因為新經濟常態化的背景下企業的經營受到了較大的挑戰,家居業將從野蠻生長進入真正的轉型升級,這樣的背景下人才的拮據就被一夜放大了。
而家居業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企業真正在人力資源的建設上進行專項投資,基本都是拿來主義,這就注定了焦慮癥的產生。
要治好此等癥狀需從以下幾點入手:
1、首先在公司年度預算的時候做人才建設專項基金;
2、將公司打造一個有魅力的平臺,如成為內部項目制是的創業機制;
3、用互聯網的思維建立公司的溝通平臺;
4、用完善的專業崗位晉級制度拉開同一崗位的職位寬度;
5、設計豐富新穎的激勵機制;
6、一線工人也是目前制造業最大的人力缺口,在每年的農忙季節和春節前后開展企業下鄉行動,深入到一個個村莊進行基本的職業技能培訓并進行現場招聘。
做企業老板就是一場苦修,無論您如何焦慮,我們只需記住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確定自己的成長,并在選擇好的賽道上堅持到底,在這個孤獨的旅程中你必將強大起來。
在今天這個信息技術快速迭代從而推動商業巨變的時代里,老板們唯有快速學習,勇于變革,健康的思考、健康的經營才能讓焦慮癥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