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人物網 - 匯聚家居精英、傳播家居文化、引領家居潮流

    當前位置:首頁 > 家居文化 > 人物故事 >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這4種特質

    1b790003fe6b8deaf9cd.jpg

        格局,要足夠大,使我們免于陷入瑣事之中;格局,要目光長遠,才能不拘泥于眼前所得而著眼于未來。

        我們總是羨慕身邊那些超級厲害,他們似乎總能抓住最好的機遇,或實現快速升遷,或輕松轉換賽道,或實現發家致富甚至財務自由。

        每當這個時候,有的人歸結于這種人天資稟賦,智商高超,是天生的成功者或大神級人物,我等只能仰望;有的人則酸葡萄似地說,這種人運氣好,有貴人相助,家里有背景,他們不成功誰能成功。

        如果我們拋開非富二代,官二代那些殷實家庭不談,將關注點只聚焦于普通人,就會發現這些人之所以厲害,是有跡可循的,他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和共同的特質。

    關鍵是這些特質都是靠后天不斷學習,培養和訓練出來的,對很多人都有借鑒意義。

    01、眼光和格局

        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視野,胸懷,高度,布局和戰略眼光。

    大格局,以大視角切入,力求站的更高,看的更遠,做的更大。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發展的方向,掌握了大格局,也就掌握了局勢。

    我們有時說個人的發展受到局限,此處的“局限”就是指格局小,為其所限。

        2014年9月李開復沒有和Google續簽合同,盡管這份新合同比上一份合同報酬更高。很多人無法理解李開復選擇了離開而不是續簽。

    李開復發現如果繼續留在Google,自己將進入個人發展的"瓶頸"階段。他考慮的決定性因素不是老板們的態度,不是薪水,而是簽下合同之后,下一步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軌跡究竟如何。

    職業生涯中的幾次轉型,李開復都是本著這個大的方向和原則考慮的。正因為眼界高遠,不拘泥于現在,才有了李開復職業上三次成功的選擇,成就了今天的李開復。

        落實到我們每個人身上,每天做選擇時,是不是將眼光立足于長遠而非眼前蠅頭小利?是不是能夠忍受住暫時的辛苦,孤獨甚至損失,從而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或攢好足夠的資本?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格局,要足夠大,使我們免于陷入瑣事之中;格局,要目光長遠,才能不拘泥于眼前所得而著眼于未來。

    02、深度思考能力

        當碎片化霸占我們所有剩余的時間和精力時,人們被手游,網劇,短視頻團團圍住,似乎越來越難以靜下心來好好思考;

    當熱點事件發生后,多數人只負責扮演吃瓜群眾的角色,看看熱鬧或者情緒激昂地噴兩句,只有少數人才會思考事件發生的背后真正的根本目的。

    正是對深度思考能力的一點點缺失,才讓今天的我們過度依賴快餐似的信息和知識消費。如此這般的最大后果是,我們要么盲從,要么無所適從。 

        比如看到股票漲到大爺大媽都賺錢了,義無反顧開個戶頭沖進去掘金......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看到電商如此賺錢,自己跑去某寶上開店,結果悲催發現線上運營推廣的成本高得離譜......

    當你剛看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感覺到醍醐灌頂時,別人問:“最打動你或者讓你印象最深刻的要點有什么?”,你回答:“記不太清了!”

    這些都只是看了熱鬧而已,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典型的沒有經過“深度思考”。

    通過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這才是深度思考的最終目的。

        凡事都多思考幾層,多問幾個為什么,一旦遇到想不通的問題或者陌生的概念,不是敷衍了事,而會主動、及時地查閱和補充這些知識,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認知。

    這才是我們看到的那些“什么都懂”的人真正“厲害”的原因。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明晰概念,關注細節,多維度思考,善用思考工具,并以文字形式如寫作將思考的結果進行輸出。

    亞里士多德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03、懂得做減法

        很多人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什么好處都怕拉下,每天忙得陀螺一般,然后yy自己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so,也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

    然而事與愿違,這樣的人往往是瞎忙,忙了半天不知道在忙什么,沒有結果,沒有成就,沒有輸出,反而越發空虛,心里沒底,浮躁而不踏實。

    什么都想做,不懂得取舍,極易導致丟三落四,三心二意。

        有研究表明大腦在調整注意力從某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的時候,能量消耗加大。如果你一整天都在處理不同的事情,容易讓大腦疲勞。 

    然而一個時間段專注做一件事,然后接著做另外一件,更為高效。恰如電腦芯片CPU可以并行處理多程序,但人卻不能,同時干幾件事只能分散你的注意力,務必單核處理。

    喬布斯非常擅長做減法。1997年,喬布斯在闊別12年后重返蘋果公司之時,蘋果正陷入嚴重危機。喬布斯認為,就是因為蘋果的產品線太長,精力過于分散,才導致做不出一款精品。

    于是,喬布斯毅然砍掉了蘋果公司的大部分項目,包括成就了蘋果公司上一個輝煌的牛頓掌上電腦。只專注于做手機,蘋果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奠定了今天的行業領袖地位。

        人的精力有限,學會將事物分為優先主次,輕重緩急;學會選擇“放棄什么”要比選擇“做什么”更難但卻更值得。

    讓你的生活方式簡約精簡,學會管理精力,減少無效社交,花時間在強化優勢上而非彌補短板都是不錯的“做減法”的方法。

    04、敢于對自己下狠手 

        優秀的人都敢于對自己下狠手,因為他們深知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

    比如5月14日清晨,四川航空3U8633從重慶飛往拉薩,在飛行過程中駕駛艙副駕駛員座位前的擋風玻璃破裂脫落。

    在緊急關頭,川航劉傳健機長成功指揮“世界級”迫降,飛機安全備降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此前,劉傳健機長在同一航線往返上百次,進行過無數次“玻璃爆裂”特情處置訓練。

        再比如,美國NBA球星科比,自從進NBA以來,長期堅持早晨四點起床練球,每天都要投進一千球才算結束。

    因此,當有記者問科比為什么能那么成功時,科比反問道:“你知道洛杉磯早晨四點的樣子嗎?”記者搖頭。科比說,“我知道每天洛杉磯早晨四點的樣子。”

    他的成功完全出于他的勤奮,當大多數人都還在睡夢中時,他已出現在湖人隊訓練房了。

        最終科比變成了肌肉強健,有體能、有力量,有著很高投籃命中率的世界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之一。

    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想減肥怕辛苦,想跳槽怕風險,想創業怕賠本,我們怕這怕那,就是不怕平庸和失敗。

    抱怨命運不公,時運不濟,每天邊刷手機邊幻想著如何一夜暴富;付出一丁點努力就要求百倍回報;遭遇一下挫折就退縮放棄,是不是每個人的真實寫照?

    05、總結

        當你看到厲害的人光鮮的一面的時候,卻不知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打磨思維,升級認知,學會取舍并苦練內功。

    可能一天兩天你看不出什么變化,但是三五年后,人和人的差距就此產生。

    和普通人相比,厲害的人已經變成另一個世界的人,甚至變成另一個物種,他們朝著自己目標狂奔而去,永不回頭。

     

    1525775117601584.jpg






    分享到:

    伟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