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人物網 - 匯聚家居精英、傳播家居文化、引領家居潮流

    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有約 > 人物觀點 >

    沈銘慈觀點:定制家居7大競爭力與3大痛點值得思考!

        近年來中國家具市場一個最大的趨勢就是定制家居快速增長,定制家居市場接受度逐年提升,對傳統成品家具及活動家具的沖擊趨勢越發明顯。主要的定制家居企業陸續開展了大家居戰略,從原來的入墻收納柜體(櫥柜、衣柜、書柜等)向其他家具品類延伸。整體家裝、3D家裝設計軟件的普及推動家具消費從購買單品家具向基于整體居住空間的成套采購發展。

    入墻收納柜體是定制家居的主要產品

        定制家居企業品類延伸空間大,除客廳柜體、臥室柜體等定制產品外,企業還可通過外延、代工、品牌合作等方式切入沙發、床墊及其他成品家具,甚至模仿宜家等國際家居品牌涉足家居用品及配套飾品等,逐漸具備全屋設計、全屋定制能力。定制家居企業業務延伸空間大,協同效應明顯,符合家具消費者一體化消費趨勢。定制家居品類延伸空間非常大,可復制性強。 

        相對傳統的成品家具與活動家具,定制家居屬于較“年輕”的行業,在國內發展歷程僅十余年,近幾年才開始被老百姓廣泛接受。但是發展速度驚人,僅僅十多年時間,就成為一個年產值過千億的定制家居產業。

    定制家居品牌的品牌分類 

        由于定制概念在各個家具領域發展程度不同,定制家居企業的成長路徑各異,按產品線的不同可分為:定制櫥柜企業、定制衣柜企業、全屋定制企業。在競爭實力上,部分率先進入行業的企業憑借先發優勢及規模效應逐漸建立起較高的行業壁壘,占據中高端市場;中低端市場門檻較低,主要是區域性品牌企業,市場分散。從產品及競爭力兩個維度考慮,定制家居市場的參與者包括:

        全國性定制家居品牌:如索菲亞、好萊客、歐派、尚品宅配等,產品定位中高端,涵蓋定制衣柜、其他臥室柜體及客廳柜體等,部分企業產品線延伸至櫥柜及其他軟裝產品等,銷售基本覆蓋國內一二線城市及大部分三四線城市。

        全國性單一產品線定制品牌:如北京科寶博洛尼、志邦櫥柜、金牌櫥柜、史丹利、頂固等,產品定位中高端,銷售網絡覆蓋面廣,產品以定制衣柜或定制櫥柜為主。

        地方性中小廠商:產品以中低端為主,價格較低,產品線較為單一。

        定制家居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1、規模經濟;2、信息技術水平;3、高質量的產品;4、高效的管理;5、渠道資源與市場開發能力;6、品牌和信譽;7、產品延伸能力。

        規模優勢,強者愈強:領先品牌在較長的行業積淀中,摸索出高效規范的生產銷售流程,其中索菲亞、好萊客、歐派等企業憑借良好的融資渠道,將實現快速擴張,規模優勢明顯,市占率將進一步提升。

        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是定制家居快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定制家居企業的信息技術進步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定制化生產中,信息技術水平是企業實現成本優化、服務優化的關鍵環節。以尚品宅配為例,由于其前身是中國專業從事室內設計與櫥柜設計計算機軟件企業,擁有自主的軟件設計知識產權,特別是在大數據方面有長期的積累,其信息化技術與大數據庫居于行業領先地位。

        定制家居企業的競爭力:相對于傳統家具生產模式,定制家居企業先收貨款后生產模式,資金占用少,且不存在存貨、滯銷等問題,盈利質量高。

        零庫存:定制企業接單后生產,基本無成品庫存;而成品家具企業為保證快速供貨需要保證一些成品庫存,庫存占總收入30%-40%。

        高周轉:定制家居企業直接面對個人用戶,訂單由終端需求產生,資金回收快,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約為10-12天;而成品家具企業則普遍超過200天。

        盈利質量好:定制家居主要采用纖維板等人造板材,價格與毛利要低于成品家具-實木類產品,但周轉大大優于成品家具企業,加上在大規模定制情況下可降低享受規模優勢降低期間費用率,盈利能力顯著高于成品家具企業。

    中國定制家居的痛點

        但是,看起來一片繁榮的中國定制家居行業,在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也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會影響中國家具產業的未來發展,需要一些理性的思考與批判,以利于定制家居行業更健康更合理地成長與發展。 

        行業內的專家學者對中國定制家居發展有著不同看法,深圳家具研發院院長許柏鳴教授的觀點是:全屋定制是個危險的信號!別讓“定制遮望眼”,我們從來沒有反對過定制,反對的是過熱、反對的是全屋定制這種口號、反對的是一窩蜂地追逐某一個目標、反對的是無限夸大。定制實際上是有門檻的,熱過頭以后就會出現魚目混珠、損害消費者利益與行業聲譽,定制市場誘人的業績也會激勵某些企業熱衷于走捷徑,以定制的賣點來掩蓋自身基礎性工作的不實,這就是我們所定義的歧途,這是與“工匠精神”背道而馳的。 

        “全屋定制”給有些企業帶來了商業上的好處,全屋定制的口號也成了摸不得的老虎屁股,理性的聲音正在受到一些人的攻擊,被認為是“傲慢與偏見”。

        中國定制家居在高速增長的后面,確實是存在著一些問題與痛點,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種痛:中國定制家居企業成為“洋裝備”的盛宴 

        近年來,筆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在高科技方面“衛星上天”與“高鐵躍進”,都是集中全國之力集中攻關的成果,為什么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家具制造業在高速發展30多年后,在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方面一直是處于“空芯”化的制造,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的家具制造業永遠都是處于產業鏈的低端。

        在家具高端五金連接件與家具制造高端裝備(包括機器人與智能化生產線)中國就是全球最大的買家,難道靠錢買來的高新技術與高端裝備就是中國制造的工業4.0?筆者也參加了近年來的許多國際與國內的學術論壇,總體感受就是中國的許多專家學者都在大力的推廣介紹德國的工業4,0與美國的互聯網及人工智能,都是幾乎都是名詞翻譯與信息檢索的報告,很少看到中國研究者自己的實際研究開發成果。 

        中國家具制造業“智能化制造”已成為傳統家具制造業企業的潮流。但是在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方面一直是依靠進口,最近人民日報記者的調研文章指出:制造業轉型升級莫成“洋裝備”盛宴。遺憾的是,不少企業投入巨資引入的智能生產線大多數從國外進口,國產裝備參與度不高。專家呼吁,智能制造,國產高端裝備缺席“我國消費了全球數控機床的一半,但80%以上的高端數控機床從歐美日韓進口”,研發設備和軟件更是“洋品牌”的天下。

    第二種痛:定制家居業明星代言熱,企業缺乏理性思考

        “即使不是行業人士,只要經常在外行走的人就可以知道誰是這個時代的主角。機場、高鐵站、Shopping mall里,視線里總會自覺不自覺地看到定制家居的大幅廣告牌,尚品宅配,索菲亞,歐派和好萊客等,清一色的重量級明星代言,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備注:作者:劉曉紅,“定制家居行業的現狀與未來”)。

        但是從理性的觀察來看,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看臉”的年代,明星靠臉,企業也傍“明星臉”。我們看到都是這些娛樂明星的漂亮臉蛋,幾乎看不到代言的產品形象。筆者一直認為,中國家具業的娛樂明星代言的一個病態的畸形現象。我們知道,某品牌三個代言人全部是香港、臺灣的知名巨星,事實是什么?女神無法拯救“失焦”的皇朝家具。(《家具時代》出版人袁衛東),綜觀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中國制造的娛樂明星代言人的品牌,從“秦池特曲”到“三鹿奶粉”,從“愛多VCD”到“雙匯火腿腸”,都是曇花一現,沒有幾個能夠成為真正的百年品牌。因此,家具企業與其費盡心思金錢用明星品牌宣傳推廣,不如把精力放在真正產品設計與品質上,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基業長青。

        值得反思的是,歐美發達國家的家具品牌幾乎沒有去用娛樂明星做品牌代言人,大部分是用真正的設計師與制造的工匠及終端的用戶作為形象代言人。歐美國家的廣告法中明確規定:“無論是明星、名人還是專家權威人士,都必須是產品的真實使用者,否則便是虛假廣告;同時,如果證詞廣告暗示證人比一般人更有權威,也應有理有據,否則視為違法”。

        今年9月1日,中國新《廣告法》即將實施。號稱世上最嚴的廣告法的亮點之一在于“新增廣告代言人的法律義務和責任的規定,明確規定廣告代言人不得為虛假廣告代言,不得為未使用過的商品服務代言。”這一規定,對明星林立的家具行業有著重要的影響,也讓家居企業更加慎重選擇明星代言人。中國家具企業的利潤已經非常微利,一方面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依靠高價進口;另一方面又花費重金聘請明星代言,最后都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當然,從明星“毒癮”中清醒走出來的企業也不在少數,如某一聘請明星做代言的潔具品牌就曾表示,與其用每年數百萬的費用聘請明星代言,還不如創造一個卡通形象來代言,一是不怕品牌被明星綁定,二是不用每年支付巨額的代言費用,更重要的是卡通形象不會“紅顏易老”,愛怎么用就怎么用。 

    第三種痛:設計雷同,買的都是柜體 

        縱觀整個定制家居行業暴露出的問題,線上線下打著“定制”招牌的廠家越來越多。定制家居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根據居室結構墻體量身設計,由于用料主要是人造板,制造技術是基于32MM系統的機械化生產,導致設計可以發揮的空間非常有限,基本上只能是現代板式家具“橫平豎直”的柜體組合。除了板材的環保品質與五金連接件的質量,消費者購買的就是一些不同規格的柜體。

        所謂的設計前移,就是由一大批院校設計專業畢業生在遍布全國的門店用菜單模塊化的設計軟件快速的為顧客提供家居效果圖,其實效果圖與最終的交貨的柜體有較大的差異。板式定制家居可以根據房間特定的尺寸進行空間最大化利用,這是最大的賣點,整體一面墻頂天立地的衣柜與書柜也會讓你覺得空間的利用率很高。可是許多的柜體在使用上的缺陷,在人機工學方面太高的柜體最后幾乎是不用的,太多的收納柜體,會令人塞得滿滿當當的?整個家就像一個巨大的衣帽間、儲物間,讓人無法放松。 

        中國的家居美學也講究“留白”藝術,“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居住還是需要一些空間上的留白,這樣才能讓人覺得有美感。板式家具在打造儲物柜方面有很大優勢,但是看多了真的覺得除了線條僵硬之外,就是緊張和逼仄的空間壓迫感。實際上回歸到當代的“中國式雅致生活”的居住空間,目前的所謂“全屋定制”對中國家具設計與美學生活品質的一種誤區。特別是家具中與人類生活品質最為密切的椅子與坐具,沙發與床,餐桌與餐椅,茶室與文房等活動家具是永遠需要真正的美學設計的個性化產品。

        每年的中國家具展與米蘭國際家具展最大的區別就是:中國家具企業每年都在推出大批的成套系列新產品(主要是流于表面形式的符號化設計),而意大利企業每年都是非常慎重的推出及其少量的單品創新家具(主要是真正的美學造型與新工藝新材料的設計)。 

        中國家具企業的新產品壽命很少能夠在市場上完成一個完整的產品壽命周期(1-2年左右,聯邦椅是極少的成功個案),而歐美的許多名家設計能夠一賣50年甚至長達過百年,從新產品-流行商品-經典作品的完美壽命周期。

    所以筆者支持許柏鳴教授的觀點:全屋定制是個危險的信號!





    分享到:

    伟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