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人物網 - 匯聚家居精英、傳播家居文化、引領家居潮流

    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有約 > 財富人生 >

    1998--2018年中國企業家譜之風云人物

    1998-2008:資本外延擴張時期

    在經歷了1998年的東亞金融危機之后,中國宏觀經濟發生了三個重大的戰略性轉變:其一,制造業由內需主導向外貿主導轉變;其二,商品房制度誘發地產熱;其三,城市化建設推動能源及重化產業蓬勃發展。

    在這一時期,影響中國企業界的主流治理思想,從日本模式向美國模式迭代。

    1.png

       在景氣紅利的陡變之下,制造業面向內需市場的創新變得乏力,“利潤如刀片一樣薄”(張瑞敏語)。與此同時,渠道商的力量爆發,進一步剝奪了制造業品牌商的利潤空間,黃光裕曾在2004年、2005年和2008年三度問鼎胡潤百富榜的大陸首富。依靠成本和規模優勢的“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迎來黃金十年。

    ▷“中國制造”派:

    郭臺銘(臺)——富士康,電子產品組裝;

    2.png

    “義烏幫”——浙江,義烏,小商品;

    “紹興幫”——浙江,紹興,紡織印染;

    “東莞幫”——廣東,東莞,服裝及電子產品;

    “泉州幫”——福建,泉州,運動休閑裝。

    3.png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房地產和涉足鋼鐵、機械裝備業的企業家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在這十年里,越是激進、越敢于反周期投資的企業家都獲得了驚人的回報,除王石、沈文榮等人之外,下述企業家在未來的表現值得關注:

    許家印——廣東,廣州恒大,地產;

    楊國強——廣東,順德碧桂園,地產;

    孫宏斌——天津,順馳、融創,地產;

    梁穩根——湖南,長沙三一重工,機械裝備。

    4.png

    這十年,同時是中國資本市場大幅擴容和極度扭曲的十年。一些冒險家通過充滿灰色氣質的操作,攫取了巨額的利益,他們以“影子人”的方式同時控制了多家上市公司,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資本系:

    唐萬新——新疆,德隆系;

    魏東 ——北京,涌金系;

    肖建華——北京,明天系。

    5.png

    在文化傳媒產業,由于管制的存在,民營資本的成就乏善可陳。不過仍然出現了一些創業者,他們的資本規模也許并不大,但是卻在塑造國民的新審美趣味。

    代表人物有:

    王中軍、王中磊——北京,華誼兄弟,電影;

    邵忠——廣東,深圳周末畫報,雜志;

    劉長樂——香港,鳳凰衛視,電視。

    6.png

    互聯網經濟的從無到有,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中國現象。與之前所有創業者不同的是,他們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國際風險投資及資本市場的支持,因此被看成是“原罪”色彩最小的“陽光創業”典范。與1984年的“企業元年”類似,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創建及模式雛形定型,均發生在1998年到1999年之間——這一時期可以被定義為中國互聯網的元年。

    最早引起關注的是三家新聞門戶公司:

    王志東——北京,新浪,新聞門戶;

    張朝陽——北京,搜狐,新聞門戶;

    丁磊——廣東,廣州網易,新聞門戶和郵箱。

    7.png

    與三大門戶幾乎同時創業,但在影響力上稍稍落后的企業還包括后來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及其他一些公司。

    代表人物有:

    馬化騰——廣東,深圳騰訊,即時通信;

    馬云——浙江,杭州阿里巴巴,電子商務;

    李彥宏——北京,百度,搜索;

    陳天橋——上海,盛大,網絡游戲;

    劉強東——北京,京東,電子商務;

    周鴻祎——北京,3721,搜索。

    88.png

    梁建章、沈南鵬、季琦、范敏——上海,攜程,旅游票務服務;

    9.png

    這些創業者的年紀,最大的是出生于1964年的張朝陽和馬云,最年輕的劉強東出生于1974年,且全數是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他們在這一時期的集體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商業潮流的走向。

    2002年,浙江傳化的徐冠巨當選浙江省工商聯會長。這是私營企業家出任該職務的第一人,它被認為是企業家政治地位提高的標志性事件。到2017年,浙江、重慶、廣東和海南的工商聯均由民營企業家出任主席。

    2009-2018:產業迭代創新時期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有一批人非常活躍,正是他們的存在,極大地推進了中國新經濟產業的萌芽與創新,這便是風險投資家。VC、PE這兩個舶來概念,在1998年進入中國,2016年,全國已有1.2萬家風險投資公司,是繼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風險投資市場。

    代表人物有:

    熊曉鴿——北京,IDG中國;

    沈南鵬——上海,紅杉中國;

    徐小平——北京,真格資本;

    張磊——北京,高瓴資本。

    10.png

       2009年,中國的汽車產銷量超過美國,這在世界工業史上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在長期由外資和國有企業把持的汽車產業,出現了一批草根出身的創業者,其中李書福于2010年“以蛇吞象”,通過成功并購沃爾沃把企業送進了世界500強。

    李書福——浙江,臺州吉利,汽車;

    王傳福——廣東,深圳比亞迪,汽車;

    魏建軍——河北,保定長城,汽車。

    11.png

    中國在2016年,由資本輸入國一變而為資本輸出國。在這期間,出現了一大批參與國際并購的企業家,海爾的張瑞敏收購了三洋的白電業務,聯想的楊元慶收購了摩托羅拉手機業務,美的集團的何享健收購了德國的機器人公司庫卡。

    在制造業領域,轉型升級的客觀需求與“互聯網+”的新潮流合二為一,涌現了一批在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上都頗有作為的企業家,以及“蒙眼狂奔”的超級冒險家。

    代表人物有:

    雷軍——北京,小米,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

    董明珠——廣東,珠海格力,空調;

    賈躍亭——北京,樂視,視頻網站及智能硬件。

    12.png

    雷軍是第一個由互聯網轉向制造業的“降維打擊者”,小米手機的速勝引起極大的思維震撼。他與董明珠在2013年年底的一次頒獎盛典上,打下10億大賭,看看誰在五年后的營業額更高。事實是,在后來的五年里,他們各自向對方學習了更多。

    在互聯網領域,出現了兩股大的沖擊波:其一,發生在消費服務市場——O2O;其二是互聯網金融——P2P,或科技金融。

    一批以“80后”為主力的創業者在消費服務市場上,實現了一次線上對線下的逆襲。他們可以被看作是互聯網經濟繼新聞信息服務、商品販售服務之后的,第三次以消費服務為主題的沖擊波。

    代表人物有:

    王興——北京,美團點評,餐飲服務;

    姚勁波——北京,58公司,分類信息;

    程維——北京,滴滴,打車服務;

    胡瑋煒、王曉峰——上海,摩拜,互聯網自行車租賃;

    戴威——北京,ofo,互聯網自行車租賃。

    13.png

    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波表現得更富有戲劇性。在2015年前后,全國出現了6 000多家P2P公司,魚龍混雜,沉渣泛起,最終以e租寶事件為標志,遭到監管部門的嚴厲整頓。在隨后,阿里巴巴、騰訊、平安及京東等公司,成了實際的獲益者。

    在資訊服務領域,曾出現數以百計的視頻網站,不過最終被BAT全部控制,形成優酷、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三分天下的格局。唯一例外的是新聞手機客戶端,今日頭條以算法技術殺出血路:

    14.png

    張一鳴——北京,今日頭條,手機新聞門戶。

    互聯網在中國的二十年,始終扮演著顛覆者和重建者的角色。它對這個國家的產業經濟和消費業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騰訊和阿里巴巴聯袂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企業。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企業家,進入新能源、人工智能及基因科學等產業,其成敗得失,迄今難以言斷,不過無論如何,他們代表了中國產業探索的另外一個方向。

    代表人物有:

    施正榮——江蘇,無錫尚德,光伏;

    李河君——北京,漢能,清潔能源;

    汪滔——廣東,深圳大疆,無人機;

    汪建——廣東,深圳華大基因,基因檢測;

    劉慶峰——安徽,合肥科大訊飛,語音技術。

    15.png

    胡潤富豪榜:一條另類線索

    英國人胡潤從1999年起發布中國富豪榜,在一開始,由于財富的灰色和數據的空缺,這份榜單看上去像是一個笑話,一度還被戲稱為“殺豬榜”,不過時間最終寬恕和成全了他。

    19年的榜單上,先后出現了13位中國首富,這在其他任何國家都是不可思議的,證明了財富的劇烈爆炸和不確定性。出現在1999年第一份榜單上的前十大富豪,到2017年,只有一位還留在前一百的名單中。

    第一個首富榮毅仁的財富為80億元,而2017年首富許家印的財富為2900億元,增加了36倍。相比之下,美國1999年首富比爾·蓋茨的資產為600億美元,19年后他仍然蟬聯首富,資產為890億美元。

    當過首富的13人,分別來自商貿(榮毅仁、榮智健)、農業(劉永行兄弟)、連鎖商業(黃光裕)、制造(王傳福、梁穩根、張茵)、飲料(宗慶后)、地產(王健林、楊惠妍、許家印)和互聯網(丁磊、馬云),從行業的速變,可以梳理出財富波動與產業經濟的強關聯性。

    17.png

    在所有的行業中,房地產和互聯網最具財富增值能力。2009年的榜單上,前十大富豪中,有8位是地產開發商,而到2017年,4位來自互聯網,4位與房地產有關,其他兩位來自物流和制造業。相比之下,美國十大富豪(2016年),除了巴菲特(投資)和布隆博格(媒體)之外,其余均出自互聯網。

    中國女性在創富方面的作為,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景象,有兩人當過首富(其中一位是二代繼承者)。在2017年的一份“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單上,中國女性(含華裔)占了8席,其他兩位分別來自美國和英國。

    18.png

    財富向金字塔尖聚集的效應也非常明顯,自2008年之后的十年里,中國億萬富豪(1億美元資產)人數增加了6倍,首富(王健林)資產增加5倍,而同時期,北京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平均薪資增加不到一倍。

    從全球范圍觀察,中國企業家成為最顯赫的一個新興群體,到2017年,10億美元富豪人數為647位。在“億萬富豪最多的全球城市”名單上,北京超越紐約位居第一,深圳名列第四,上海和杭州分別與倫敦和巴黎相當。不過,在慈善公益領域,中國富豪的表現并不與他們的財富增長速度相匹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一份報告(2016)發現,中國人的慈善捐款只有美國或歐洲的大約4%。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把現代商業革命描寫為以“永不停止的狂風”和“創造性的破壞”為特征的經濟系統。一代中國企業家由無產走向財富巔峰的過程,正符合熊彼特式的定義,他們在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參與了這個國家經濟崛起的全部歷程,它壯觀、曲折,也充滿了種種的爭議。





    分享到:

    伟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