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人物網 - 匯聚家居精英、傳播家居文化、引領家居潮流

    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有約 > 財富人生 >

    1978年—1998年中國企業家譜之風云人物

        2013年,全國在冊私營企業數量突破1 000萬家,約占全國企業總數的80%。到2017年,這一數字約為2000萬家。北京師范大學的一份《2015勞動力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每天新增私營企業約一萬家。

        企業家作為一個階層,在1956年曾經被制度性地清除。從1978年之后,企業家從無到有的出現過程,可謂本輪改革開放最為重大的事件之一,因而具備了創世紀般的特征。四十年間,企業家第一次替代政府成了解決就業和擺脫經濟危機的領導力量,富有創新的企業家精神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并重新塑造了一代中國青年。

    1.png

    1978-1983:農村能人草創時期

        歷時四十年的中國經濟崛起運動——改革開放,啟兆于對計劃經濟和階級斗爭理論的告別,它開始得非常匆忙且充滿了爭議,因而并無“藍圖”可言。不過,其發起的路徑則是清晰的:所謂改革,是從農村發動,以“包田到戶”承包制為突破口,解放農民的勞動生產積極性;所謂開放,則是試圖以特區和沿海城市搞活的方式,引進國際資本,實現制造業的進口替代。

        因而,企業家的萌芽,便是在這兩大領域中率先出現,并以“農村能人”的廣泛涌現為最重要的特征。

    在廣袤的農村地區,企業家的誕生分為三類族群,一是政經合一的村級帶頭人,二是社隊作坊或小工廠的廠長,三是縣村個體勞動者。

        社隊企業的歷史非常悠長,幾乎與人民公社同步。它在資產歸屬權上具備集體所有制的性質,同時還帶有“強人經濟”和家族世襲的特征。

    社隊企業的代表人物:

    禹作敏——天津,靜海大邱莊;

    吳仁寶——江蘇,江陰華西村;

    王宏斌——河南,臨潁南街村;

    徐文榮——浙江,東陽橫店村。

    2.png

        上述“一莊三村”,是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農村工業經濟改革典范,此四人均為村級組織的黨支部書記,同時又是企業的法人代表,兼具地方行政治理和經營贏利的雙重職責。

    除了這一特殊模式之外,還有一些人并不具有行政身份,是村級或縣級工廠的負責人:

    魯冠球——浙江,蕭山萬向節總廠;

    沈文榮——江蘇,張家港錦豐軋花剝絨廠;

    步鑫生——浙江,海鹽襯衫總廠;

    何享健——廣東,順德北街辦塑料生產組。

    3.png

        盡管這些人所創辦的企業被統稱為“鄉鎮企業”,不過在創建模式上還是有很微妙的差別,后者更符合經典意義上的企業組織。進入90年代之后,后者中的大多數完成了產權改制,而前者迄今仍在所有制上模糊不清。

    第三類人是個體勞動者,他們大多出身于社會最底層的拾荒者、失地農民或“壞分子”家庭,具備草根創業的特征。在早期,因為鮮明的私人資本特征,遭到激烈的公共爭論,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制度性打擊:

    年廣久——安徽,蕪湖“傻子瓜子”;

    4.png

    溫州“八大王”——浙江,溫州的生產或貿易從業者;

    5.png

    劉永行、劉永好四兄弟——四川,新津鵪鶉養殖。

    6.png

        在對外開放領域中,率先出現的是香港商人,這與深圳特區的創建和華南地區的開明治理有關。一個非常隱秘的事實是,這些進入內地發展的香港商人中,有相當比例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逃港者回歸。

    1984-1991:工廠管理啟蒙時期

        從1984年起,城市體制改革拉開帷幕,經濟改革的主戰場從農村向城市轉移,承包制被大規模引進——即所謂的“包字進城”,城市經濟中的邊緣青年、大型國營工廠的下崗人員、找不到工作的退役軍人,以及不甘于平庸生活的基層官員,成為新的創業者族群。

        1984年,可以被視為“中國企業元年”。在這一年,一批極富個性的城市創業者集體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其中名氣最大的四個人,分別代表了四種不同的經營模式:

    柳傳志——北京,聯想公司,“貿工技”模式的代表;

    張瑞敏——山東,青島海爾冰箱廠,“工貿技”模式的代表;

    王石——廣東,深圳萬科公司,貿易及專業化經營的代表;

    牟其中——四川,南德公司,中國最早的資本運營模式的代表。

    7.png

        這四位企業家的早期歷史,都與全球化有關。無論是聯想、萬科的進出口貿易,海爾的德國生產線引進,還是南德的“罐頭換飛機”,均展現出新的產業變革生態,是進口替代戰略的獲益者。其中,張瑞敏的實踐最具時代的先進性,海爾的質量管理模式啟蒙了一代實業者。

       隨著東南沿海優先發展戰略的執行,企業創新的主流區域集中于沿海各省,由此出現了不同的地域性流派。

    ▷蘇南模式:以鄉鎮及縣市集體經濟為特征,包括了江蘇南部(蘇州、無錫、常州)和浙江東北部(杭州、寧波、紹興)的主流企業發展路徑。

    代表人物有:

    周耀庭——江蘇,無錫紅豆,服裝;

    蔣錫培——江蘇,無錫遠東,電纜;

    李如成——浙江,寧波雅戈爾,服裝;

    鄭永剛——浙江,寧波杉杉,服裝;

    宗慶后——浙江,杭州娃哈哈,飲料。

    8.png

    ▷溫州模式:以私營經濟為特征,代表了最早期的私人資本創業路徑。與蘇南模式相比,在整個80年代,溫州模式一直飽受爭議,也是最勇敢和野蠻成長的一支。

    代表人物有:

    南存輝——浙江,溫州柳市正泰,低壓電器;

    胡成中——浙江,溫州柳市德力西,低壓電器;

    王振滔——浙江,溫州永嘉奧康,皮鞋。

    9.png

    ▷珠三角模式:這一模式介于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之間,部分地呈現為混合所有制的特征,因地方政府的開明,這一流派的企業非常顯赫和引人矚目,其產業較集中于食品飲料市場,有“珠江水、廣東糧,北伐全中國”的說法。

    代表人物有:

    李經緯——廣東,三水健力寶,飲料;

    潘寧——廣東,順德科龍,電器;

    何伯權——廣東,中山樂百氏,飲料;

    李東生——廣東,惠州TCL,電器。

    10.png

        除了上述三大地域性流派之外,這一時期還零星地出現了大學生及科技人員下海經商的現象,他們中的一些人創造性地改變了一個行業的中國式成長模式。

    代表人物有:

    任正非——廣東,深圳華為,通信設備;

    段永平——廣東,中山小霸王,學習機;

    王文京——北京,用友,財務軟件服務。

    11.png

    這一時期的企業發展有兩個顯著的特征:

    其一,為了滿足短缺的消費市場,從國外引進大量的生產線。質量管理和商品意識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日本式的管理思想得到極大的普及,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車間管理能手。

    其二,民營企業的成功集中地發生在“吃穿用”——飲料食品、紡織服裝和家用電器——三大領域。它們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以重工業和軍工產業為主的計劃經濟模型,推動了民生產業的快速擴張。

    1992-1997:品牌營銷狂飆時期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中國真正進入“發展才是硬道理”、用金錢重估一切價值的世俗狂歡時代,下海經商成為人們的主流生存選擇。企業家作為一個社會階層,開始整體出現。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社會主流人群的創業經商運動,是從1992年開始的。

    12.png

    ▷“92派”:特指那些在大學院校、中央及省級黨政機構就職的知識分子,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他們積極參與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1992年之后紛紛下海經商,其內心均有濃烈的社會改造情結。他們后來發起創辦了亞布力論壇。

    代表人物有:

    陳東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泰康人壽,保險;

    田源——國務院經濟改革方案辦公室價格組副組長,中國國際期貨公司,金融;

    馮侖——中央黨校政治學博士,萬通,房地產;

    郭凡生——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所聯絡室主任,慧聰網,電子商務。

    13.png

    ▷大學生下海派:與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的“92派”不同,這一部分創業者均是60年代生人,他們更帶有經商的主動性和純粹性,并沒有政治上的抱負。

    代表人物有:

    史玉柱——廣東,珠海巨人,電腦漢卡;上海健特生物,保健品;

    求伯君——廣東,珠海金山,軟件開發;

    郭廣昌——上海,復星,市場調查、房地產;

    王傳福——廣東,深圳比亞迪,充電電池。

    14.png

        整個90年代的中后期,是民族品牌大規模崛起的階段。經歷了十多年的產能擴張之后,短缺經濟迅速向過剩經濟轉化,企業家的核心競爭力從生產能力向營銷能力和公司治理能力迭代。在前兩個時期出現的企業家群體中,凡是在市場化運營上出色的人,都成了“英雄”。他們慣用的“武器”有兩個,一是倡導國人用國貨,二是價格戰。1996年前后,他們在家電、服裝和飲料等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在這一趨勢的推動下,出現了一批非常激進的營銷型企業家。他們圍獵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標王”,實施廣告轟炸和人海戰術,一度主導了中國消費市場的潮流。他們又被稱為“營銷狂飆派”。

    代表人物有:

    吳炳新——山東,濟南三株,保健品;

    倪潤峰——四川,綿陽長虹,電視機;

    胡志標——廣東,中山愛多,VCD;

    姬長孔——山東,臨沂秦池,白酒。

    15.png

       如果說上述企業家在商品營銷上大放異彩的話,那么,還有一些創業者開始通過渠道模式的創新變革,成為他們的“革命者”。這些人在本時期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在接下來的十年里,他們將成為新的主導型力量。

    代表人物有:

    黃光裕——北京,國美,家電連鎖;

    張近東——江蘇,南京蘇寧,家電連鎖;

    袁亞非——江蘇,南京宏圖三胞,IT連鎖;

    車建新——江蘇,紅星美凱龍,家居連鎖;

    王衛——廣東,深圳順豐,快遞配送;

    “桐廬幫”——浙江,桐廬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快遞配送。

    16.png





    分享到:

    伟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