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人物網 - 匯聚家居精英、傳播家居文化、引領家居潮流

    當前位置:首頁 > 人物有約 > 財富人生 >

    魯冠球走了!他何以成為中國民營企業界的“不倒翁”?

    哀痛!

    10月25日,浙江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因病去世!他是浙商群體中的“教父級”人物,被冠以民營企業家中的“不倒翁”和“常青樹”。

         1969年創業,魯冠球是中國第一代鄉鎮企業家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國企業改革無法繞過去的人。他比當年齊名的改革人物,如吳仁寶、馮根生、步鑫生等等,要年輕一輩;而當他的同齡者,如聯想的柳傳志、娃哈哈的宗慶后、華為的任正非等剛創業起步之時,他已名滿天下;在每年的國內各種行業或財富排行榜上,他的家族總是赫然排在前列。

    9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他還專門撰文《時代契機,我們沒有理由錯過》,但如今,老人家匆匆走了......

    魯冠球何以帶領萬向集團走到現在?他何以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不倒翁”?而為何又是他可以多次隨領導人訪美,政府給予看中央紅頭文件的特權?

    從小鐵匠到千億企業掌舵者

           這位中國鄉鎮企業家和他的商業帝國,總是讓人心生敬畏。

    杭州市蕭山區寧圍鎮是魯冠球的老家,萬向的總部也一直在蕭山。魯冠球從來不掩飾自己農民的身份,一直以農民自居。萬向集團官網對魯冠球的介紹是——從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國農民的兒子

         毫無疑問,魯冠球是中國商界的一個傳奇。這個傳奇的起點是1969年7月,魯冠球變賣所有家產,集資4000元,帶領6名農民,在錢塘江畔創辦農機修配廠開始,而所謂農機修理廠最早只是一個鐵匠鋪,就是這個小鐵匠此后書寫了一個農民企業家的傳奇。


    ▲2012,全國兩會,浙江萬向集團的魯冠球(左二)、娃哈哈集團的宗慶后(右一)出席預備會

            企業的初創期,魯冠球判斷出國家將要大力發展汽車業,于是破釜沉舟砍掉廠里其他項目,專攻汽車底部不起眼的零件——萬向節,一步步帶領企業,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

    萬向集團以年均遞增25.89%的速度,如今營收超千億、利潤過百億;直接或間接控股十家上市公司,涉及制造、能源、金融、農業、資源領域,叱咤資本市場的現代化巨型跨國企業集團;僅在美國14個州就擁有近一萬三千多名員工,每年在美國本土實現產銷近40億美元。

           魯冠球的成功案例被收入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經典案例。這位新中國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還贏得《華爾街日報》以“國家英雄式人物”為定義的贊譽。

    不常出國,卻隨領導人三度訪美

          作為中國較早崛起的一批企業家,魯冠球和他的萬向身上凝結著太多的政治符號。

    早年,他是鄉鎮企業共同富裕的代表;后來,他是企業家參政的典型;當浙江本土的小企業成批長大之時,他是浙商的領頭人;在所有權明晰的過程中,他是轉制的先行者。

    1985年,魯冠球被《半月談》雜志評為全國十大新聞人物;

    1987年、1992年,分別當選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

    1990年1月,中國鄉鎮企業家協會成立,成為副會長;

    1991年5月,登上美國主流媒體《新聞周刊》封面,成為繼鄧小平之后第二個登上該雜志封面的中國人;

    2001年,當選為CCTV年度經濟人物;

    1998年到2013年,連續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2016年10月13日,2016年胡潤百富榜發布,以550億元財富,位列第18名。

           幾乎每一任浙江省委書記到任后都要去萬向集團視察。畢竟民營經濟占到了浙江經濟的大半壁江山,省政府對萬向的重視也是代表對中國民企的重視。魯冠球的萬向屹立不倒,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民企蓬勃發展的象征。

    實際上,魯冠球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持續以民企代言人的身份出現在社會公眾面前。著名財經記者吳曉波就指出,魯冠球是一個政治參與熱情十分高昂的企業家,算得上是中國政治色彩最濃重的企業家之一。


    ▲北京召開2005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

           不同于第二代和第三代民營經濟企業家著眼于個人成功和企業常青的言論,魯冠球顯然更著力于民企的整體形象。他著書立言,在每一次政府動向后面,都代表民企發言。就算宏觀調控到來之時,他都在對媒體說,宏觀調控對民企是有利的。

           人人常常對萬向的經營實績和魯冠球的大局意識肅然起敬。近半個世紀以來,萬向公司在專業化——萬向節制造和多元化——包括酒店、飲料業、遠洋漁業的嘗試中,屢有所獲;而他個人的創業經歷和關于民企的言論,更是成為浙江范圍內年輕人創業的榜樣。

    這位不常出國的浙江企業家,卻是國家領導人訪美經貿團的常客。他總是笑瞇瞇,帶著特有的“魯式微笑”行走在世界各地。

          四年內,魯冠球跟隨國家領導人三次出訪美國,這在浙江企業家中是獨一無二的。不僅僅是隨國家領導人做外事訪問,在國內,國務院歷次經濟形勢座談會、工業部座談會、國家電動汽車百人會,都會請他去。因為他敢講真話

    每次參加座談會的時候,都會有人聽不懂魯冠球的講話,“求翻譯”,因為他從頭至尾一口蕭山普通話,而且常常脫稿發揮,妙語連珠。

    農民理論家:為中國經濟撰文120多篇

          魯冠球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家的代表,他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依靠近半個世紀的波折之路,修煉出其商業哲學體系。

    這個初中沒畢業的魯冠球,被管理學大師們尊為“農民理論家”。

         魯冠球自我管理嚴格,再忙也要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讀書、做筆記。他早上要讀報,公司里的《人民日報》、《浙江日報》等主要報刊,都會第一時間送到他辦公室;看《新聞聯播》的習慣40多年來雷打不動。

         他長期保持的工作習慣是:早上5點10分起床,6點50到公司,晚上6點45下班回家、吃飯,7點開始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8點處理白天沒忙完的文件,9點開始看書看報,10點半有點困了,沖個澡然后繼續學習,零點準時睡覺。他個人也曾在回首創業之路時說:

    一切都是干出來的,不要爭,慢慢來。事情是干出來不是斗出來的。所以一切讓時間來說話。

          別人每周工作5天,你就一年365天都不休息,盡心、盡責、盡力去做,一定能成功,這就是我的成功秘訣。

    不僅如此,他每天還要了解很多外面的信息。每天,萬向集團辦公室都要給魯冠球準備3萬多字的閱讀材料。各主流報刊、各大網站中重要的政策和與汽車行業相關的信息,哪怕是火柴盒大小的消息他都不會放過。盡管他本人沒有開微博,但網上流行的新鮮事、新名詞,他都略知一二。

          這些年,率領萬向征戰四方之余,魯冠球撰寫了120多篇切中中國經濟要害的理論文章,是中國企業家著述最多的人之一。

    2005年,魯冠球還獲得“袁寶華企業管理獎”,這一獎項被認為是中國企業管理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魯冠球是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個民營企業家。

         不僅如此,魯冠球還獲得了“高級經濟師”和“政工師”的職稱,拿到了香港理工大學的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不倒翁”的政治智慧

          在一個轉型、新興的國家里做企業,魯冠球之所以屹立潮頭30年不倒,企業存留在時代洪流中近半個世紀,他一出道就顯示出的極大政治智慧、清醒意識不無關系

          自1978年至今,不少民營企業家獲得了光環與桂冠,但多數曇花一現。在此大背景下,魯冠球握著萬向集團的方向盤,穩步向前。這或者與他天生的精明有關,也或者與他的政治敏感緊密相連。

          40余年來,魯冠球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一個知名企業出現大起大落,他就讓下屬找來該企業的所有資料,認真研究,將高層召集到自己不足15平米的辦公室里,和大家一起分析這個企業為什么會倒掉,總結經驗教訓。1993年8月27日,大邱莊的“老爺子” 禹作敏被判刑后,與禹交情不淺且都在官方掛職中國鄉鎮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的魯冠球得知消息后,3天閉門不出,寫了一篇題為《鄉鎮企業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質》的文章,代表所有同類鄉鎮企業家宣告與小農意識徹底決裂。

    在處理與體制的關系中,1983年和1992年是最重要的兩個節點,這也是魯冠球商業哲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筆。而在中國改革開放的        大潮中,無數企業家在這一點上“翻船”,曾經的輝煌企業和人生也戛然而止。

    魯冠球似乎擁有著與生俱來的樸素的產權意識。起初,萬向節廠是鎮政府主辦的企業,鎮政府既是所有者又是主管單位。

          1983年,魯冠球實施了產權改革。這可能是中國鄉鎮企業最早的產權制度改革。魯冠球沒有為自己爭取股份,他繞開了最敏感的地帶,以1500萬元的天價,向蕭山寧圍鎮政府買斷了萬向節廠一半的股權。

          1991年,在搞好國有企業成為新一輪改革主方向的時候,魯冠球提出“老虎出山好,猴子照樣跳”,為鄉鎮企業打氣。

          1992年,他又“花錢買不管”,通過資產清晰的方式剪斷鄉鎮企業與當地鄉鎮政府模糊不清的產權關系。最終,他獲得了企業絕對控制權,企業也沒喪失“集體經濟”的地位。

          之后數年,魯冠球對鄉鎮企業的公司化改造、《鄉鎮企業法》的修正等等,都提出過許多富有建設性的觀點和意見。但這一切卻基本上與他和他所經營企業的具體利益無關。

    隨著改革的推進,魯冠球為體制所接納,并成為體制內的“紅人”

          想想那些因為“股權內斗”鋃鐺入獄的褚時健、牟其中、李經緯,魯冠球的做法,不可謂不高明!

    結語

            今年9月,魯冠球在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后,撰文《時代契機,我們沒有理由錯過》說:

    回想我們這代人的創業夢,從被當作“資本主義尾巴”東躲西藏,到在計劃經濟夾縫中“野蠻生長”,再到改革開放中“異軍突起”,以及全球化中無知無畏闖天下,可以說是跌宕起伏。

        《意見》的發布,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異軍突起”時代機遇的到來。所不同的,不是鄉鎮企業在中國的“異軍突起”,而是中國企業在世界的“異軍突起”。苦想沒盼頭,苦干有奔頭,面對中國企業在世界“異軍突起”的時代契機,我們誰都沒有理由錯過!

    如今,斯人已逝。這位雄心壯志的傳奇人物要錯過中國企業在新時代、新的五年甚至未來更多年里的突起,但他亦可以欣慰的是,未來,他的子孫以及更多年輕企業家將接過他的接力棒繼續奔跑。而他為推動中國民營經濟所做的一切,時間會記住,歷史會記住!

    參考資料:

    民企不倒翁魯冠球,憑何能隨領導人四年三度訪美?(鳳凰財經綜合)

    魯冠球:這位“民營不倒翁”在美擁有28家公司,馬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BOSS商業智慧)

    魯冠球:時代契機,我們沒有理由錯過(第一財經)

    魯冠球智做紅色企業家(中國經營報)

    魯冠球:坐在辦公桌前,我心里才踏實(華商韜略)

    魯冠球的常青法則(華強電子網)





    分享到:

    伟德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