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退場了
捐贈桌椅的卡車仍在路上
這幾天,有條消息上了熱搜,卻又轉瞬被淹沒,卻看得我不勝唏噓。
熱搜的主人公,是新東方的俞敏洪。
11月4日,俞敏洪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文章,并附上文字:
“教培時代結束,新東方把嶄新的課桌椅,捐給了鄉村學校,已經捐獻近八萬套。”
說的是,“雙減”政策后,因為業務調整,新東方各地的學校退租了部分校區。
但遺留下的數以萬計的嶄新桌椅,沒有機會再次使用。
于是俞敏洪,和新東方各個城市的校長決定,把它們捐贈出去。
他們選擇的,是有需求的鄉村學校。
從鄭州到西安,從合肥到成都,從武漢到烏魯木齊,新東方共捐出了73366套新桌椅。
這些課桌椅,當時都是新東方為參加培訓的孩子專門定制的。
有些可以根據孩子的身高調節高度,有些做了圓角的設計,避免孩子不小心磕到頭。
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每套在六七百塊錢。
在一些鄉村學校,學生們的課桌使用多年,已經陳舊破損。
因為新東方嶄新的課座椅,教室馬上變得寬敞與可愛起來。
一些學校,聽說新東方運送課座椅的車子要來,校門口一早就站滿了等候的同學。
“他們知道,這些桌椅里,有自己的一套。”
迄今為止,捐贈還在繼續。
用俞敏洪的話說,就是“不糟蹋”。
是的,俞敏洪說的似乎云淡風輕:“教培時代結束了”。
國家大勢所趨,一個時代結束了,新東方和它代表的教培機構必須退場。
但它捐贈桌椅的卡車,仍然行駛在路上。
兩者的對比,讓人莫名有些心酸。
誰也沒有想到,俞敏洪作出了這個有些“悲壯”的決定。
他選擇了以一種誰也想不到的方式退場。
他終究是個體面人。
俞敏洪領先的,已不止一個身段
有人懷疑,這是俞敏洪的一種炒作,是在沽名釣譽。
但你不知道,現在的新東方是什么狀況。
捐出去的座椅,如果換算成錢,又對俞敏洪有多重要。
將近八萬套桌椅,已在5000萬以上。
加上可能更貴的運輸費用,總價值差不多1億。
然而,8月后,迄今為止,新東方市值,已經縮水2300億港元。
9月開始,新東方就開始全面停止中小學生的招收。
今年的9月10日,俞敏洪在朋友圈里坦言,“這是我最難過的一個教師節。”
隨后,在公司的內部高管會議上,俞敏洪說:
業務調整迫在眉睫。
“大不了嘗試所有業務都失敗了,新東方賬上沒錢了,我們喝頓大酒就散伙。”
然而,期間,除了捐獻課座椅,俞敏洪還做了兩件事。
一件事是,對已繳費的學生家長,承諾無條件按比例退款。
對于報名后未開課學生的退費要求,無條件給予退費。
對于已開課學生的退費要求,按照已完成課時扣除相應學費,其余全部無條件退費。
另一件事是,有序迅速結清了員工工資,不拖欠。
那段時候打開微博,看到的都是新東方員工的感慨,“慶幸自己工作在這樣一個靠譜的機構。”
如何來處理自己企業的固定資產?
不管是捐贈還是轉手低價甩賣,都是企業的自由,不必道德綁架。
但對比那些“雙減”后跑路的培訓機構,對比那些費盡心機欠薪的同行。
俞敏洪領先的,已不止一個身段。
落幕中,猶能信守合約,不拖欠工資,捐贈愛心。
兩者胸襟與氣度的差別,已不言自明。
在低處和泥濘中,他總是那么優雅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
看一個人的品性,要看他在低處時,看他在落魄時的言談舉止。
退場時,也是滿滿的慈悲心。
這就是俞敏洪的格局。
但發生在他身上,并不意外。
俞敏洪三次高考,才考上北京大學。
出身農村,大學期間,他一直是班級里被忽視的那個。
但整整四年,俞敏洪都堅持一個人打掃宿舍,為舍友打開水。
2003年,非典爆發。
一夜之間,新東方報名人數銳減,現金流出現了 2000 萬的巨大斷鏈。
緊接著,因為疫情,新東方必須停課,學生的學費必須如數退還。
原本無數人看好的新東方,突然間就變得搖搖欲墜。
媒體報道說,當時排隊退費的學生,從4樓辦公室一直排到了樓下。
然而,按照規定,銀行一天只能提取50萬現金。
新東方該何去何從?
俞敏洪幾乎一夜白頭。
然而,他沒有選擇跑路,也沒有選擇放下自己的事業。
他親自去找銀行領導苦苦求情,提高了現金提取的限額。
這仍然不夠。
他又四處奔走,找朋友籌集了2000多萬,最終度過危機。
不僅如此,俞敏洪還作出決定:
到當年高考結束,新東方對全國復習高考的考生,免費開放新東方遠程高考英語輔導課程。
對同學、學員和員工如此,對果斷舍棄自己而去的創業同伴,俞敏洪也從來沒有抱怨。
他曾經寫到: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他只愿離開公司的人過得更好。
他總是給自己留下了最后的體面。
在低處和泥濘中,他總是那么優雅。
有的人自己淋過雨,也想給別人撐傘
一個人能夠走到高處,是有原因的。
在多數國人的印象中,俞敏洪是一個典型的“底層逆襲”的樣本。
自小家境貧寒;
天資平平,復讀幾次才考上大學;
進了北京大學,卻又患上肺結核,只能休學一年;
工作之外,偷偷摸摸出去辦班賺課時費,最后被單位開除。
剛剛賺到錢,又遭遇搶劫,差點連命都被送掉。
其后,雖然新東方發展勢頭迅猛,期間卻又幾起幾落。
跌跌撞撞一路走來,才有了今天的功成名就。
我們習慣性的肯定他的堅韌、不認命,與好運氣,卻忽略了其他。
他特別真誠,也特別容忍,總是愿意為長遠的目標,放棄眼前的一些利益。
新東方教師的待遇,幾乎是全行業里最高的。
國內的捐贈榜上,也總有新東方的名字。
他沒有緋聞。
媒體的風評也不錯。
他堅信讀書是改變普通人命運的捷徑。
在相關的場合,他總是不厭其煩的提到自己這個觀點。
就算到今天,他每天也堅持工作16個小時。
俞敏洪是一個商人,但他是一個有情懷和信仰的商人。
有的人,就算自己淋過雨,也想給別人撐傘。
有的人,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讓全世界淋雨。
俞敏洪,一直在堅持做前一種。
這是需要被看到的。
退場時給自己保留了多少體面
返場時就能收獲多少掌聲
幾年前,魯豫曾經在電視節目上采訪俞敏洪。
魯豫問俞敏洪:
你想過有一天新東方沒有了嗎?
俞敏洪答:
早晚會沒有的……
現在如果什么都不讓我干了,開輛吉普車,一路朝拜,走到青藏高原,我會很開心。
一語成讖。
我們沒有想到,這一天如此快的就來了。
我們更沒有想到,俞敏洪沒有抱怨,而是坦然的選擇了一種最出人意料的離開方式。
有位網友評價說:
你退場時給自己保留了多少體面,返場時就能收獲多少掌聲;
一個久站C位的人能有側身讓賢的胸襟,總不會落到大敗虧輸的境地。
除了任正非、曹德旺,我很少去評價其他的企業家。
因為他們在臺上時,贊譽總是難免討好之嫌;
他們在臺下時,急不可耐的踩上一腳,又不是我輩所為。
但我仍然愿意為俞敏洪寫下這篇文章。
俞敏洪曾經說過一句話:
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方式是像草一樣活著: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
另一種是成為樹的種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
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后,在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
就算不再在江湖,俞敏洪也留下了他那難得的體面、溫度,與情懷。
別去嘲笑新東方的轉型。
中國的教育,需要有情懷的人來作為。
俞敏洪,我敬你是條漢子。
我祝你早日轉型成功,東山再起。